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ASUS ROG Astral GeForce RTX 5090 D 32GB GDDR7 OC Edition 评测

2025-1-24 22:05| 发布者: nApoleon| 查看: 26462| 评论: 50|原作者: DiamondBall|来自: www.chiphell.com

摘要: 开篇提示:本篇评测还将以这款显卡作为GeForce RTX 5090 D的品类代表,与GeForce RTX 4090和4080 Super进行游戏性能基准对照测试. 鉴于过往ASUS ROG Strix这一品牌在ROG非显卡品类下的宣传定位与其显卡品类产品在设 ...
游戏性能测试
        作为GeForce RTX 5090 D的初见,本篇评测加入游戏性能测试,选择了近年来有代表性的13款游戏.选用内置的Benchmark或相对固定可重复的合适场景统计,在原生1920*1080(1080p),2560*1440(2K),3840*2160(4K)三组分辨率下进行.

画质选项设定的规则:
        有预设的画质档位的游戏则选择其中不带“路径追踪”级光线追踪的最高档位,同时关闭分辨率上采样/超分辨率(DLSS/XeSS/FSR的Super Resolution)和帧生成选项.对于抗锯齿模式和等级独立于预设画质档位的游戏,一律选择高级别TAA型抗锯齿.无预设画质档位的游戏则手动设置“路径追踪”级光线追踪以外的最高选项,同样关闭帧生成选项,关闭分辨率上采样/超分辨率,并选择高级别TAA型抗锯齿作为抗锯齿选项.
        部分较新的项目可能存在强制选用一种分辨率上采样模式的设计.考虑到兼容性和中立性,在保持100%分辨率比例的同时,优先游戏引擎自带的模式(例如黑神话悟空选择UE5引擎自带的TSR,并搭配100%分辨率比例),其次则是AMD FSR(例如心灵杀手2和最终幻想14都至少绑定了FSR).


RTX 4090 vs. RTX 5090 D
        首先来看3DMark,与后面的游戏平均成绩相对照,这次N卡似乎也开始变得有“跑分欺诈”的倾向了起来.由于非4K分辨率的两组Fire Strike测试项在RTX 4090级别或以上的显卡并搭配类似第13/14代Core i9或Core Ultra 9 285K这类核心数较多的Intel处理器会因负载压力和兼容性出现严重的成绩波动而不再选用.其余保留的7项新老测试项,混合了2K与4K分辨率,涉及DX11,传统DX12光栅,DXR光追等特性.RTX 5090 D平均领先了RTX 4090近41%,领先幅度最大的项目出现在近期才发布,且位于主界面推荐位的Steel Nomad DX12场景,达到了大约60%;而领先最少的项目也有近34%,反而是基于DXR光线追踪的Port Royal.
        再来看游戏测试, RTX 5090 D在全部的项目中均未弱于RTX 4090, 且领先幅度随着原生分辨率的提高逐渐增加.三种分辨率由低到高,RTX 5090 D平均领先幅度分别达到了约10%,19%和31%.
        在1080p分辨率下, RTX 5090 D相较于RTX 4090平均提升幅度达到了约10%.不过Dragon Age The Veilguard[龙腾世纪4], Red Dead Redemption 2[荒野大镖客2]和Resident 4 Remake[生化危机4重制]和Final Fantasy XIV[最终幻想14 7.0]四项都遇到了显卡外的严重瓶颈.导致RTX 4090与RTX 5090 D在平均帧率上已几乎无区别.尽管这几个项目从RTX 4080 Super更换到RTX 4090时还仍有可见提升.这里面既有龙腾世纪4这样基于长青的寒霜引擎但又引入了较重压力的光追的新作.也有最终幻想14这样稳步谨慎更新画质引擎的网游,并没有显著地可一概而论的规律.提升幅度最多的是Hogwarts Legacy[霍格沃茨之遗](基于UE4引擎但仍在引入新兴图形技术的较新作),达到近27%.此外,近年来标杆型的Cyberpunk 2077[赛博朋克2077]和黑神话悟空,即使在不开启杀手级的全局光追模式下也分别相比RTX 4090提高了约18%和约22%.提升幅度也都远高于平均.前者基于REDengine4并持续更新以引入新兴图形技术,后者则是基于UE5引擎的代表作.
        在2K分辨率下,RTX 5090 D相较于RTX 4090平均提升幅度达到了约19%.优势最大的项目出现在Cyberpunk 2077[赛博朋克2077],达到近34%.与该项目在4K分辨率下36%的表现几乎相同.提升最小的项目出现在Red Dead Redemption 2[荒野大镖客2],仅大约6.5%.而此前同样在1080p下几乎已无提升的游戏在2K分辨率下相比RTX 4090的提升幅度同样远低于平均,集中在7%~10%.其中Resident 4 Remake[生化危机4重制]在RTX 5090 D上甚至已出现1080p与2K平均帧率相同的情况.可见显卡之外的瓶颈问题仍然难以忽视,两款新老旗舰的在游戏里的硬实力差距更多还是要参考4K分辨率这一档的表现.
        在4K分辨率下,RTX 5090 D相较于RTX 4090平均提升幅度达到了约31%.优势最小的项目为The Last of Us Part 1[最后生还者1](基于制作发行方顽皮狗的自研引擎且并未采用实时光追),约18%,与其在2K分辨率下相比RTX 4090的约19%的领先差距几乎相同.优势最大的项目出现在了Borderlands 3[无主之地3],一款基于UE4引擎但发布时间较早(2019)的经典游戏.达到了大约41%.此外,在1080p下和2K下相比RTX 4090提升幅度甚小的Resident 4 Remake[生化危机4重制]在4K分辨率下反倒成为了提升幅度位于前列的项目,也能够达到了大约39%.这款游戏基于Capcom的RE引擎并小幅引入了一些光追特性.
        虽然RTX 5090 D在4K分辨率下的这13款游戏里的表现相比RTX 4090的领先幅度平均达到31%.但领先幅度在25%~34%之间这一范围的项目基本缺失.这13款游戏其中的7款的领先幅度集中在了34%~41%之间,对光追这类新兴的图形技术应用度较大的游戏普遍在此之列,但也有像无主之地3和CS2这样的“保守派”.而另外6款的领先幅度则集中在了18%~25%,但也有龙腾世纪4这样的新作.因此RTX 5090 D作为新卡代表,相比旧卡代表RTX 4090,确实有在以光线追踪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环境下具备更大性能优势的倾向.却也不能一概而论.
附加测试:DLSS 4初试
        这一次NVIDIA为了继续实现类似以往“换代带来性能倍增”的目标,结合自己在AI领域的积累与优势,通过对AI更深入的运用,从多方面改进了原有DLSS在超分辨率,插帧以及光线重构功能实现上的机理与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为RTX 50系列引入新的硬件级设计以实现独占的3x和4x级插帧.这些特性和机制合在一起被打包后以DLSS 4的命名进行推广.
        由于变动较多,无论是DLSS 4里被RTX 50独占的多倍插帧,还是老卡同样能够喝到汤的各项机制改进都需要软件专门适配后才能够生效.相关的选项设置也改变了不少.这次我们在3DMark,Cyberpunk 2077[赛博朋克2077]和Hogwarts Legacy[霍格沃茨之遗]的提前预览版上已可以提前进行体验.我们也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DLSS相关特性组合进行测试与对照.
        由于时间有限外加工具不够完善.此次初试只能带来有关设置改动以及帧数变动倍率相关的体验内容. 

性能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
        3DMark DLSS Feature Test:


        3DMark DLSS Feature Test里新增了DLSS 4版本的选项.该版本选项对RTX 40系列同样可用,但下面的Frame Generation[插帧]选项只能选择到2x,只有使用RTX 50系列时才有3x和4x可选.
        经过测试,当选择不同的DLSS版本模式时,所获得的“DLSS关闭”成绩会有所不同.DLSS 3模式下的“DLSS关闭”成绩始终略高于DLSS 4模式一些.无论是RTX 4090还是RTX 5090 D都稳定拥有大约1 fps的统计差距.这可能是DLSS 4版本模式下调用了新型算法带来额外开销.
        而当开启Performance[性能]档的Super Resolution[超分辨率]并叠加[2x插帧]时,无论是RTX 4090还是RTX 5090 D在DLSS 4版本模式下的帧率都比DLSS 3模式更高.并且RTX 4090的帧率增幅要比RTX 5090 D更高.
        在DLSS 4版本模式下, DLSS关闭时RTX 5090 D相比RTX 4090领先幅度只有大约36% (76fps对比58fps),但两者在各自开启自己能够支持的DLSS最佳组合后,RTX 5090 D的领先幅度一下跃增至了124%(442fps对比197fps).即使RTX 5090 D不与其他产品对比,开启DLSS 4后的平均帧率的增幅也达到了5.6倍(从76fps到442fps).

Cyberpunk 2077[赛博朋克2077]


        赛博朋克2077作为PC图形新型技术推广先锋在第一时间就装备了全套DLSS 4的可调机制:可自选全新的Transformer模型/旧版的CNN模型作为DLSS超分辨率和其他DLSS相关技术的AI推理模型.可选开关Ray Reconstruction光线重构,可使RTX 50系列开启3x和4x插帧.此外为了让用户感受到DLSS的必要性还早已引入了“路径追踪”级别的光线追踪模式.在开启路径追踪的模式并无任何DLSS科技的辅助下,即使RTX 4090在4K分辨率下也只有平均24fps的表现.此次换代至RTX 5090 D后虽然大幅提高近46%达到了35fps.但这一帧率显然还是难堪大用.
        先来看新老两种模型的性能对比. 相同DLSS特性等级设置下新模型的开销上确实比老模型要多,但无论是RTX 4090还是RTX 5090 D都只是平均不到2%的毛毛雨.但画质观感上新的Transformer模型要好于老的CNN模型.主观表达来说涂抹感减轻,部分较难处理的物体间的过渡更协与调清晰.但整体上隐隐更多了一些如今常见的“AI画图”的质感.
        前面已经说到,在路径追踪开启但DLSS关闭的情况下.RTX 5090 D相比RTX 4090的领先幅度大约有46%(35fps对比24fps).而在开启各自的DLSS最佳组合之后跃增到了138%(300fps对比126fps).对于RTX 5090 D自身而言,开启DLSS最佳组合后的增幅达到了惊人的8.6倍(从35fps到300fps)

Hogwarts Legacy[霍格沃茨之遗]


        霍格沃茨之遗也提供了全新支持DLSS 4的预览体验版本.不过除了DLSS 4之外.原始画质特效里光线追踪的相关选项相比原有的正式版本有所改动.但即使在都调至最高的情况下.其在关闭DLSS时的帧率也都相比原正式版有了大幅提高(可对照前文游戏性能测试章节的成绩),由于目前未做精准画质对比因此尚无法确定这个差异是画质失效还是优化手段.不过本章节作为DLSS 4的体验仅在相同版本下对比开关差别.可忽视不同游戏版本间的改动.
        在设置方面这个预览体验版本已经支持了光线重建和更高倍的插帧,不过没有提供新老模型的自选.在开启各自的DLSS最佳组合之后,RTX 5090 D相比RTX 4090的领先幅度从未开启时的33%(88fps对比66fps)增长到了达到了119%(422fps对比193fps). 对于RTX 5090 D自身而言,开启DLSS最佳组合后的增幅也达到了4.8倍(422fps对比88fps)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Hanrui 2025-1-29 01:38
dongdong、: 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认为光线追踪是老黄提出来的伪需求。。。。
不要总想着游戏,要想最终模拟真实世界,这就是基本需求了
引用 chester0720 2025-1-29 01:03
参数还可以啊……
引用 fobbit 2025-1-29 01:02
流处理器+30%,性能+30%,功耗+30%,价格+30%。
引用 dongdong、 2025-1-27 20:48
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认为光线追踪是老黄提出来的伪需求。。。。
引用 hxrdhx 2025-1-27 19:36
这种正长方形的显卡看着最舒服
引用 nobuhide 2025-1-27 14:16
这种超多产品细节图的测评真爱看
引用 violente 2025-1-26 22:42
怎么asus没有猛禽了?
引用 Dark_Knight 2025-1-26 21:45
DLSS4独占的含金量
引用 aymrzpgs 2025-1-26 16:07
为啥fe那么小巧,跟屁虫们却做得如此蠢笨?
引用 BreezePan 2025-1-26 14:46
性能提升不大……
引用 zhrb 2025-1-26 12:16
散热器做得很漂亮,就是定价绝对会起飞
引用 s001 2025-1-26 08:24
这挡板颜色做成公版2080ti那种很难么
引用 kaiwenwu 2025-1-26 00:59
这个MP86670 DrMOS 不是80A的而是70A的。

不过转换效率应该是一样的
引用 god91121 2025-1-26 00:39
唉,傻大粗
引用 gubugu2001 2025-1-25 19:15
来了来了,刚刚看完TONY,再来看看这里。
引用 evenfive 2025-1-25 18:31
华硕显卡风扇轴噪老传统了
毛茸茸: 然而这次所用的四颗105mm级别尺寸的风扇在超过1400RPM后都会发出极为沉闷且令人烦躁的轴噪声
引用 毛茸茸 2025-1-25 18:14
然而这次所用的四颗105mm级别尺寸的风扇在超过1400RPM后都会发出极为沉闷且令人烦躁的轴噪声
引用 microka 2025-1-25 15:47
kofchina: 老大能不能改全角。。。半角费眼睛啊
你说了我不敢说的 :)
引用 ris 2025-1-25 15:03
看这散热冗余,是不是两个风扇就能行了?
引用 vincekey 2025-1-25 11:13
比我的 3060 强不少啊

查看全部评论(5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2-5 22:05 , Processed in 0.01071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