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查看: 26768|回复: 49

[电脑] 【Episode 2】AMD TR 3960X超频(全核4.3G)/性能/水冷散热详测(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pchan 于 2020-1-27 18:24 编辑

前言

这篇为系列作的第二集。第一集发在硬件区: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180841-1-1.html。系列作的目的在第一集里面有提及。自HEDT平台率先由AMD开启核战后,CPU散热在整个PC系统中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大。但是钱不能白花,过多的散热配件投入未必有实际收益。故此第二篇的针对性比较强,整篇以下列三个问题为基础:

1)我的CPU是否需要超频?
2)如果超频,我有多少性能收益?
3)额外的性能收益我需要投入什么CPU冷却设备?

硬件平台简介

CPU:AMD Threadripper 3960X
主板:MSI Creator TRX40
内存:Asgard DDR4 2666 32Gx4
显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FE(整机水冷测试时)
Quadro RTX 4000(SPECworkstation测试时)
电源:Corsair 1600i
主板BIOS版本: 7C59V11 (最新版是V12,看说明只是更新了对3990X的支持。)
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工作站版 1903

CPU冷头选用XPX Pro 1U。其实这个是临时工,因为我选的是Heatkiller IV Pro for Threadripper。但无奈1/6付款至今官网都还没有发货。。。。。

hk.png

出于对产品的尊重,对XPX Pro 1U来个简单的开箱吧

IMG_7677.jpg

IMG_7680.jpg

第一次用巴掌大的CPU,对于硅脂的涂抹当然遵循大厂Noctua的指引。以下图片由@Jerrytsao提供,各位也可以自己去官网下载电子版说明书。

TC1.jpg

TC2.jpg

作为胶佬及一名“硬胶”(粤语“昂鸠”)工程师,这么大面积的硅脂涂抹需要尽量精确定位。手办胶,玩gunpla的胶佬必备。

IMG_7691.jpg

这个模板本来打算3D打印的。不过工厂年前接单年后才发货。我又忘了早点下单。

IMG_7695.jpg

硅脂使用的是利民TFX。@wesleyxy介绍,其实TF-3足以。TFX的官方说明书推介使用小铲将硅脂抹平覆盖整个CPU表面。但是TFX实在太干太不好操作了。我还是喜欢点压法。

IMG_7698.jpg

【1/27更新】更一张图吧,拆开后观察压平效果。其实不算差。一边的的硅脂偏多了一点。因为几点硅脂的用量无法精确挤出。另外就是散热器四角螺丝扭紧有先后顺序。不过总的来说,对涂抹这么大面积的CPU还算不错了。多加练习的话,效果能更完美。

compound.jpg

上机,ID手写签名验明正身。

IMG_7773.jpg

测试平台一览。请留意机箱打开侧面板,没有机箱风扇排风。

IMG_7778.jpg

电控及其他水冷配置在【Episode 1】中有详细介绍,各位请移步第一集观看。不过第二集增加对主板VRM及内存的温度监控,我相信这两点也是大家关心的。

VRM.jpg

MEM.jpg

上篇 · 性能评估

先评估一下我是否需要超频,以及超频的话我能有多少性能收益。基准测试软件只有两个,CineBench R20和SPECworkstation 3 benchmark。前者分别跑多线程和单线程测试。作为工作站用户,后者SPECworkstation的成绩我更为看重。SPECworkstation的测试按照工作站应用行业(Industries)的不同而跑不同的系列测试。我是属于Product Development行业。这一子类测试包含CFD运算,程序编译运算及CAD(GPU Workloads)。而其中我偏重CAD。同时我也勾选了General Operations测试作为参考(不在本篇内讨论测试结果)。其实CB20的运算也可以在SPECworkstation 3 benchmark中能找到对应的项目。但是大家基本都玩CB20。故此特意加入此测试。在性能评估这分段不会加入游戏测试。另外,为了达到此平台的最佳性能。FCLK我设置成1800Mhz。内存运行在3600Mhz频率。时序18-24-24-24-42。我没有再深探更高的FCLK和更佳的内存时序。引用@beckcppes的名言:“够用就好。”

SPEC1.png

SPECworkstation里面有一个Thread Options。因为某些CPU运算的测试最多只能调用16个线程。如果勾选All Cores,运行第一个子项测试CalculiX时会出错。按照SPECworkstation的workloads介绍,这些项目基于开源的程序。我个人估计原作者还没有针对超过16线程而优化吧。

SPEC2.png

一,CineBench R20

先从简单容易的入手,由PBO超频开始评估性能。BIOS内除了将PBO level设置1~4外,其余设置Auto。CB20多线程测试自动跑30分钟,保留最高成绩散热规模为单XT45 360冷排,单D5全速,单CPU冷头。室温约18度。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到:

section_1_CB20_980.png

1)在我的平台上,PBO超过LV2后性能基本无收益。因为频率增幅基本没有。跑分反而差了可以当作是测试误差,因为差异百分比不大。
2)但是电压一旦超过1.4V,CPU功耗增加厉害,CPU温度增加明显。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PBO时的核心电压,CPU频率和温度都是通过目视AIDA64的显示数值记录。由于我不能在30分钟内都一直盯着屏幕看,所以记录的数值未必是精确的。但能看到趋势。另外由于PBO机制的特殊性,不同的平台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同。所以我在第1)点中强调是“我的平台”,及特别写出主板BIOS版本号。

考虑到夏天就算开空调室温也有25~26度。故此我以1.4V核心电压为临界点,尝试全核超频,尽量摸一个最高频率及尽量靠近1.3V电压的最高频率。经过不断尝试(以能跑CB20三十分钟不出错为准),最终找到1.4V内最高全核频率4375Mhz,核心电压1.375V。以及靠近1.3V的最高频率4300Mhz,核心电压1.325V。我不是极限超频玩家,超频我只调整核心电压和倍频,防掉压设置Mode 2。其余参数全部Auto。也许再花点时间细心调整参数后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以PBO LV2的多线程成绩为基准,可以看到:
1)全核频率越高,成绩越高。这符合一般规律。
2)频率提升带来的成绩增益最高不到3%。

接下来看看CB20单线程测试。同样测试连续跑30分钟,保留最高分数。测试结果与预计一样,单核频率越高。成绩越好,差异不超过5%。另外,CB20跑单核时最高核心速度是从Ryzen Master中看到的。

section_2_CB20_980.png

有趣的是,我观察了很长时间发现标星的雕核心从来没有达到很高的频率。反而非雕的C14一直处于4520Mhz的高水准。

RM.png

二,SPECworkstation 3 benchmark

SPECworkstation只有在跑CPU单项的测试(比如CFD运算)时才会令CPU持续满载。CAD相关测试时,CPU负载是浮动的。主要以调用显卡为主。同样地,成绩表里面的电压和频率变化都是靠目测记录。只为表达发展趋势。

specworkstation 2.png

SPECworkstation的测试结果非常详细。这里我只提取出单项总成绩。鉴于SPECworkstation中CPU子项某些测试只支持16T。故此我在Ryzen Master中屏蔽了速度最慢的几个核心,保留速度最快的几个,组成16T。故此下列成绩表最后一项叫16T。

specworkstation.png

由结果得知:

1) 与CPU有关的运算,程序编译或者CFD计算。频率越高成绩越好。这符合一般规律。稳定的高全核速度能带来非常不错的成绩提升。这一点其实@Toppc在一期关于Ryzen3000超频的视频里面有提及。由于PBO频率一直变化,故此有响应时间差做成性能损失。
2)与CAD有关的运算。比如Modeling时特征的生成,图形旋转,模型线框显示或者着色显示等操作。比较注重瞬间单核性能。因为其实上述那些操作的持续时间不长。故此全核超频这里没有什么优势。反而PBO LV2来得更好。对于此类应用,目前Intel的CPU还是优势巨大的。所以BOXX和Pugetsystem等工作站供应商在CAD Modeling的配置上都使用高睿频的MSDT平台Intel CPU。BOXX尤为丧心病狂,提供超频到5G的9900K配置的工作站电脑。
3)刻意在Ryzen Master中屏蔽最慢的几个核心,只保留16T在CPU单项中测试反而是负优化。这可能和不同核心的实际调度机制有关。但对于CAD测试,由于保留了最快的几个核心。故此能获得高单核频率的机会增大,效率基本上和PBO LV2一致。相信跑多几次测试的话,成绩不会轻微负数。

性能测试总结(再次强调,此结论以我的平台,我的测试结果为准):

1)对于需要全天候持续纯CPU运算的行业用户,我建议还是关闭PBO。因为PBO带来的频率提升和高电压(高功耗)不成正比。如果需要压榨极限性能,在PBO达到的同等热功耗下,完全可以选择更合理电压(CPU温度)全核超频使用。
2)对于纯CAD modeling用户,请选择MSDT的Intel CPU。买TR浪费了。如果真的坚持使用TR,那么开PBO是最好的选择。可以尝试各level,找出最好的性能/能耗比。
3)对于综合使用的用户。可以摸索一个不太高的核心电压,尽量全核超频一个相对高的核心频率。
4)对于咸鱼用户,请关闭PBO默频使用。
5)Ryzen Master目前我还没有摸透,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基于软件的超频方式我认为没有BIOS级别的可靠。故此不在此篇讨论。

下篇 · 散热测试

最终我选择全核4300Mhz,1.325V核心电压使用。防掉压Mode2,其余设置Auto。以下的散热测试基于此设置。

第一组测试,水冷只接入单CPU冷头。分别测试单360和双360冷排。其中双360排分别测试单D5和双D5水泵,皆为全速。所有风扇转速设为1200rpm,一个风噪在我听感感觉良好的最大转速。在【Epsoide 1】里,我列出了很多测试数据。限于篇幅,在本篇中不列出。只作为自己设计机箱参考之用。所有测试连续跑30分钟。

1.png

这里上一张图,手机拍的。因为我不知道系统什么时候崩溃。1.375V核心电压,4375Mhz全核跑FPU。运行一瞬间,CPU温度高达75度,然后很快爬升到80多度。大概10分钟不到温度超过90度。测试只跑了15分钟我就停止,因为92度快撞AMD设置的95度的温度墙了。全核4400Mhz我也达到过,电压大概1.4V。但是只能跑一下CPU-Z的测试,真的是“一下”。全核4500Mhz也不是梦,但过高的电压和测试时的瞬时热功耗,不是普通水冷能压制(在我18度室温条件下堆冷排规模没用)。只能上冷水机或其他散热手段了。

4375 FPU.jpg

第二组测试,水路串入2080冷头。水路设置为水泵->CPU->显卡->冷排->水箱->水泵。同样所有风扇锁定在1200rpm。分别测试单D5/双D5。其中,双D5加入一组3901/3875的数据。这是通过aqua suite的PWM调速功能将两个水泵转速同时调低,但是又能达到双360排,单CPU冷头,单D5全速时的流量。用于对比CPU/显卡串联时,单泵和双泵对CPU散热性能的影响。综合测试项目有两个,一个是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分别跑两个常用的分别率2K和4K,所有设置默认。用于模拟玩游戏时的散热表现。另外一个项目是Solidworks Visualize 2019,选择混合渲染模式(CPU+GPU)。用于考验系统实际工作时的散热表现。所有测试连续跑30分钟。

2.png

以上测试的关键数据我用灰色加亮标注。分别是CPU测试后的温度/显卡测试后温度/主板VRM测试后温度/内存测试后温度/水温与室温差。关键数据汇总如下:(2020/1/22勘误。原表格中最后三行数据的冷排描述为单360排,实际应该是双360排)

3.png

结果分析

以下结果分析只基于我的系统配置和测试成绩。不同配置和测试方法,结果可能不同。

1)无论系统进行什么项目测试,主板VRM和内存最终稳定的温度大致相同。请留意前文提及到的,我的机箱没有装侧面板也没有装机箱风扇。可以理解为风道为零的半开放系统。实际使用时,系统怎样配置风道大家应该心中有数。
2)同样跑CB20测试,双360冷排配置。单双泵全速对CPU散热的性能差在2%之内,实际差值仅为1度。水温/室温差基本为零。
3)显卡冷头串入水路后,冷头水阻带来一定的流量损失。整个水冷系统中没有使用任何弯头。软管也是大R转弯。同样跑CB20,单双泵不同流量配置对CPU散热的性能差为3%,但实际差值仅为2度。水温/室温差的差距约2度。
4)显卡串入后跟不串入水路前对比。同样跑CB20,由于显卡待机也有一定热功耗。故此就算双泵设置成与单CPU冷头单D5全速时一样的275L/H流量,串入显卡冷头后CPU测试后温度比不串入显卡冷头时高出约6度。水温/室温差距约2.3度。
5)对于游戏玩家,双360冷排完全够用了。就算夏天开空调室温再高6~7度。CPU和显卡温度相信也在50度左右。
6)对于实打实的Solidworks Visualize 2019应用。CPU温度可能会偏高。但是此软件使用CUDA显卡渲染的效率更高,故此选择单GPU渲染模式反而更快更冷静。
7)  64C的3990X需要怎么用,上什么规模的散热,大家应该心中有数了。如果我有幸用到,我会选择关闭PBO。安心当一个咸鱼用户。

最后结论,够用。

之前我也考虑在机箱中加入如下玩意,用于和冷排配搭使用。将水温一直控制在与室温相同(避免结露)。但是考虑到除了用来跑FPU(压制瞬间高功耗)和灰烬版极限超频外,按照上面的测试结果,这玩意完全没用。更何况,水冷机的发挥非常受限于室温。在广东珠三角,只有夏秋两季的天气。水冷机完全没有发挥的空间。这东西或许在MSDT平台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吧。

mini_chiller.jpg


【Episode 3】最后一集预告

终于赶在农历二十八前完成测试。广东这边有句俗语:“年二廿八,洗邋遢。”明天要搞搞家里面的卫生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此测试折腾了好几天。因为途中反复验证了一些项目和想法浪费了不少时间。特别是跑SPECworkstation,我只选两个测试子项,而且还不跑General Operation中的storage项目,跑完一次都差不多要一个半小时。实在是各种累。在此先祝各位CHHer,鼠年能活得随心所欲,任性任意过日子(我相信这是人活着心理上生理上的最高境界了)。在Wenext正式放假前收到大礼包,我的【Episode 3】最终话正式开启。

IMG_7789.jpg

IMG_7783.jpg

点评

我手里五六台电脑,我想用哪台我自己说了算。实在是佩服你主观臆断的能力。要我说,这样的话题也是该终结了,喜欢点评对么,那咱也一样。  发表于 2023-2-26 09:36
终结?你怎么知道我干活用的机器没有OC过呢?我倒是觉得你是顾左右而言他。我一直强调的是1us作为过测标准压力实在是太小  发表于 2023-2-26 09:34
你的帖子分享的很详细,我曾经也挺喜欢看你的帖子。但你觉得论坛里头有人这样详细地分享过内存超频什么么,再说了,稳定性本就是见仁见智的。  发表于 2023-2-25 08:25
我从不干涉别人怎么玩的自由,但我想表达的是,有些帖子不详细交代设置以及使用场景,那是很容易误导别人的,仅此而已  发表于 2023-2-25 08:21
玩个内存超频,几乎每个小参我都知道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这样调,还有该如何避免耐温参数这样的,你以为我的工作站就纯默认不超频了?  发表于 2023-2-25 08:16
我寻思你也没看懂我想说什么呢,我是说把1us单纯作为过测的标准,这种机器拿来干活我只会提心吊胆,仅此而已,不知道你激动个什么呢?  发表于 2023-2-25 08:15
所以你的意思是你这样的玩法也是“极限超频”咯?我还以为多极限呢。专业卡我也有用啊,我还是RTX A5000,你之前甚至还问过我SPEC的成绩,我也跑了  发表于 2023-2-25 08:13
被林大推荐到脸书咯  发表于 2020-1-22 18:18

评分

参与人数 10邪恶指数 +540 收起 理由
其实天涯 + 20 666
佑希他爹爹 + 10 666
gaojian520 + 10 666
witson + 200
ms75738 + 10
醉酒棕熊 + 70
qms + 10
LunaSea + 100 666
jerrytsao + 50 666
wesleyxy + 60 66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21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ckcppes 于 2020-1-22 00:10 编辑

窗外已飘起了大雪,屌丝用不起暖气,瑟瑟发抖的坐在电脑桌前体验着云玩家的快乐。突然间发现了高达公的3960第二蛋。卧槽,史诗级别的测评啊,顿时寒意全无,甚至觉得有点热血沸腾了。屌丝我 CLOUD PLAY MASTER 也绝非浪得虚名,遨游在高达公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间。教科书般的数据把屌丝我好好的云了一把3960x,甚至让我有一种已经拥有3960x的错觉。我不在因为迪克大师的倒立说而流泪,相反高达公的极致测评让我莫名奇妙的满足起来。屌丝也可以有幸福的,太感谢高达公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给我带来了一场惊世骇俗的云体验。千言万语不足矣表达我的感谢之情。还是祝高达公新年快乐,鼠年万事高达。
发表于 2020-1-21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达公的那个自制硅脂涂抹器比酷妈的那个垃圾针头好多了

这个才实际

那个什么玩意儿啊

先回了,再细细看
发表于 2020-1-21 2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收下我的膝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beckcppes 发表于 2020-1-21 23:55
窗外已飘起了大雪,屌丝用不起暖气,瑟瑟发抖的坐在电脑桌前体验着云玩家的快乐。突然间发现了高达公的3960 ...

最后一句我喜欢,也祝大家步步高升,一直高达
发表于 2020-1-22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占据有利位置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dsboylw 发表于 2020-1-21 23:57
高达公的那个自制硅脂涂抹器比酷妈的那个垃圾针头好多了

这个才实际

本来我是打算设计一个刷的,一刷就一层薄薄的硅脂。但是无法很好解决硅脂卷板残留在工具上问题。而且不同硅脂粘度不一样。需要很多时间不断做手办try and error验证。作罢。更何况,我喜欢点压式加硅脂。

评分

参与人数 1邪恶指数 +11 收起 理由
wesleyxy + 11 66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22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哥,你又来抢楼吗
发表于 2020-1-22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收下膝盖
发表于 2020-1-22 0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sleyxy 于 2020-1-22 00:30 编辑

测的很详细,u的体质也不错,够用了
发表于 2020-1-22 0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想把双D5给屌丝3950x用,看来没啥用。。。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wesleyxy 发表于 2020-1-22 00:29
我还想把双D5给屌丝3950x用,看来没啥用。。。

有,起码有个备份冗余,坏一个还有一个
发表于 2020-1-22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20-1-22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errytsao 于 2020-1-22 01:46 编辑

严重支持...
发表于 2020-1-22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kpchan 发表于 2020-1-22 00:15
本来我是打算设计一个刷的,一刷就一层薄薄的硅脂。但是无法很好解决硅脂卷板残留在工具上问题。而且不同 ...

就是挤点,即可,散热器压散最合适

评分

参与人数 1邪恶指数 +5 收起 理由
vipcn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22 0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达公太强了
发表于 2020-1-22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应该射精

评分

参与人数 1邪恶指数 +5 收起 理由
vipcn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22 09: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评测详尽,值得细品
发表于 2020-1-2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达公接棒干货王 前排帮顶

评分

参与人数 1邪恶指数 +5 收起 理由
vipcn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2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单双泵的效能看,实践跟理论基本是一致的。对于400W的热源来说,流量超过400L/H,就看不见什么提升了……因为400W持续加热只会让400L/H的水每走一圈加热0.86℃,更大的流量只是走一圈水温升的更少罢了。
而对于复杂水路,用了很多弯头,三四个冷排这种,水阻巨大,双泵串联还是有点用的,提升压力间接提升流量
发表于 2020-1-22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达公66666666666666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daijietao 发表于 2020-1-22 10:03
从单双泵的效能看,实践跟理论基本是一致的。对于400W的热源来说,流量超过400L/H,就看不见什么提升了…… ...

对。双泵在应用上更加灵活。提高流量的宽容度,又能冗余。
发表于 2020-1-22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是xpx pro的极限性能就这样了还是巴掌CPU的热扩散能力就这样了。。。。流量增加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效果么感觉。。。。

垃圾D5,双泵全速相似水路也就顶个全速的DDC3.25。。。。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Bloody_Palace 发表于 2020-1-22 10:30
到底是xpx pro的极限性能就这样了还是巴掌CPU的热扩散能力就这样了。。。。流量增加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效果么 ...

估计是XPX pro 1 U比较吃流量。

在【Episode1】中,接入单360排,显卡冷头。单D5全速时的流量是332.9L/H。接入单360排,XPX1 1 U冷头。单D5全速时流量是297.5 L/H。差距为35.4L/H。

发表于 2020-1-22 16: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醉酒棕熊 发表于 2020-1-22 09:17
此文应该射精

熊帝射的太少点了?哈哈哈
发表于 2020-1-22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些发烧友纠结流量,纠结单双泵,动不动就串联 双ddc,最终温度并没有付出相对应的成绩。唉,价值观不一样吧。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yzxj3180 发表于 2020-1-22 21:57
有一些发烧友纠结流量,纠结单双泵,动不动就串联 双ddc,最终温度并没有付出相对应的成绩。唉,价值观不一 ...

双泵也有优势,水路接入大量弯头水阻高的时候还是有一定帮助的。而且双泵冗余,多一个保险。
发表于 2020-1-22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kpchan 发表于 2020-1-22 00:07
最后一句我喜欢,也祝大家步步高升,一直高达。

同配置,谢谢大佬在散热器上给我指明了方向。不用折腾360以上的水冷了,我就利民的TR4的8热管就够我用了。
发表于 2020-1-23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kpchan 发表于 2020-1-22 22:36
双泵也有优势,水路接入大量弯头水阻高的时候还是有一定帮助的。而且双泵冗余,多一个保险。 ...

双泵冗余远不如停转报警关机更有效。很多人纠结不在直角弯头,而纠结在冷排的水阻,这样就搞错大水阻对象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iphell ( 沪ICP备12027953号-5 )沪公网备310112100042806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4-9-30 03:28 , Processed in 0.02419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7-2024 Chiph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