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 头灶-中华大冤种?
本帖最后由 王骞 于 2022-8-12 21:12 编辑中国菜 头灶
头灶风波还在眼前,有幸在上海这波之前体验过了。
孰是孰非,毕竟还是要亲身经历过的。
原样沿用了原来佐佐的装修,板前也就7,8个位置。白案师傅在面前制作面食这些
官燕蛋挞,差不多半盏的燕窝量,配上刚出炉的蛋挞
口水鱼,用川菜的做法搭配已经熟成过的鱼片
脆皮鸡,使用最好产区的鸡,只取最精华的部位,刚好能够分7位
清炒象拔蚌,辅以茶香
爆炒澳洲和牛,辅榄仁
椒香鳗鱼,在千篇一律的鳗鱼吃法里面生炒是极少见的
熟炒石斑,将一条三斤左右的黄皮炸过以后,改刀再下锅翻炒,搭配羊肚菌和芦笋
炒牛奶花虾,火瞳碎
本餐重点,主厨招牌三葱爆龙虾,也是大厨在唐阁的时候拿米其林三星的招牌菜
油渣炒菜心
板前白案师傅做的,鱼翅蟹肉春卷
争议比较大的两个主食和下饭菜
板前白案师傅现场制作的老婆饼和杏仁豆腐
以上是一个晚上的全部菜品,还包括两个饮品,没拍
要说菜量来讲,全部下来是能吃饱的(仅就我个人而言)
诚如上面所说,出品都是原来米三餐厅出来的主厨和白案
做个记录
沙发
还是大盘上菜安逸
就怕吃不饱,中餐西式排盘https://cdn.jsdelivr.net/gh/master-of-forums/master-of-forums/public/images/patch.gif 看起来还不错,就是环境和餐具看起来太日式了。中国菜应该有中国菜的意境。 感谢分享 你不说我都以为是日式餐厅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不比人家差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为啥中餐或者是中式料理要学日式那样的上菜摆盘风格?想不通 这种没意思,吃饭不能交流,默默的欣赏厨师的操作,像看话剧艺术品或者展览馆,不像吃饭 味道没吃没法评价。
有些菜我也怀疑那点分量能不能吃出味道。
但是米饭和脆皮鸡,好歹摆好看点吧··········· 一杯水我喝仨小时也饱了 最后一个最爽 两份我都未必能吃饱。。 这种店就是好,从来不坑普通人..........
正经的说四不象,日中西
炒牛河这样上来,有点震惊[震惊] 讲究了 只能说不伦不类,礼仪什么的不指望了,起码请个专家整一套中式餐具吧?
现在这样照搬日式,确实让人觉得有些纯套路,不用心。 脆皮鸡那上面黑的是毛么[震惊] 是什么时候开始,中餐开始以这种小盘小份的方式呈现的。。。
吃饭感觉不能摆龙门阵 看上去挺好的,花钱买的也是自己的体验。这样的食材+人工+房租收相应的价格没什么问题。虽然每道就这个分量,但是每个菜不多吃不少吃也是一种教养~ 为中餐尝试不同的形式总是值得鼓励的,产品力不行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这种虚假的中国茶,完全毫无诚意,
且先不管什么厨师大厨什么的,就只是看着装修都没有重新布置,也没考虑任何中国风
我只想说冤大种。 其实还行,大家主要过不去中餐仪式感的这个坎,价格嘛人均2000+也没有很离谱,高端日料、法餐要算食材成本也就那么回事。 agnus 发表于 2022-4-1 08:54
是什么时候开始,中餐开始以这种小盘小份的方式呈现的。。。
吃饭感觉不能摆龙门阵 ...
要我说,也是内卷,菜做法来来回回挖掘差不多了,口味差异也只在伯仲之间,只能从出菜形式摆盘玩花活儿,国内愿意为意境创新(华而不实)买单的人又多的是,无所谓啦,有钱的接受的就去消费 哈哈,干炒牛河:) lqjiangzeyu 发表于 2022-3-31 13:11
你不说我都以为是日式餐厅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不比人家差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
我也觉得是这样。
想了想还是感觉怪怪的,感觉三口就没的菜,确实不太像中餐。 不伦不类数典忘祖 感觉说了那么多,还是很多人以传统中餐的视角去看这个餐厅,私以为如果从体验厨师创意想法的角度去“吃”这顿饭,可能也没什么过错,毕竟不是每顿饭都是要吃“饱”觥筹交错的 @吃不饱三战士 确实不伦不类
不过周瑜打黄盖